<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分享微信微博APP

        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 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内生动力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伟伦 2022-10-27 08:41:56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大会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二十大报告特别提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直接创造社会财富,也天然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内生动力。

        14亿的人口规模,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近代以来救亡图存的各种探索……全体中国人民向现代化奋进的历程,本身就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级阶段,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样的特殊国情,倘若没有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物质技术基础就难以形成。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也能为抵御各种风险挑战提供可靠保障。

        纵观历史,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大经济体,无一例外地都要依赖于一个庞大而高效的物质生产体系,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源于其组织大规模分工协作的广度、深度和复杂程度。放眼全球,我国产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这是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实现现代化国家的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当前一段时期,现代化建设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新一代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使万物推陈出新。大数据、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技术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加速迭代,催生出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这无疑将重塑全球产业形态、结构和组织形式,重塑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有利于我国在新领域新赛道培育产业国际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我国人力资源和科研企业数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正所谓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当前我国已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学科体系和最大规模的人才体系,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500万人年以上,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十年来,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我国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达到76.6%,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683家企业进入2021年全球企业研发投入2500强。

        此外,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内需逐步释放潜力,这是伴随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特殊优势。目前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结构升级趋势明显,市场主体总量逐年攀升。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登记在册市场主体达1.63亿户,相比2012年底的5500万户,净增超1亿户,年平均增幅12%;企业从1300多万户增加至5100多万户;千人企业数由11.4户提升至36.1户;个体工商户从4060万户增加至1.09亿户,迈上历史新台阶;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原来的不足70万户增长至222.5万户,增长了2倍多。这都充分展现出我国经济强大韧性和巨大的回旋余地。

        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一环。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障碍和体制障碍;推动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特别是要把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我国发展的战略支撑。

        其次,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厚植实体经济发展土壤。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领域的保护力度,加大相关研发资金的投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着力于实体经济长期健康发展。要不断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例如对零售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行业“因行施策”,尽快探索出差异化疫情防控模式和监管方式。

        最后,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经济社会各环节、各层面、各领域相互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也并非全盘否定虚拟经济的价值。而是要妥善引导好虚拟经济的发展,让其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有效发挥其媒介资源配置的功能,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更加高质量。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京ICP备05001841号-3 中国贸易报©版权所有2006-2017